浙纺服职院:以“宣讲+特展”形式上好思政大课

Connor kraken官网 2025-10-17 2 0

9月18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宁波市镇海区后浪“金句”宣讲团、宁波帮博物馆,同步开展抗战主题宣讲与特展活动,通过“沉浸宣讲+图片展览”的创新形式,为青年学生打造了一堂有温度、有深度、有力量的抗战思政大课。

宣讲课堂:多维度叙事唤醒家国情怀

宣讲以“爱国+实干+传承”主线贯穿全程,三大篇章层层递进,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中浸润人心。

“红色记忆”篇章里,情景剧《十七朵小红花》宣讲团成员方佳盛、郑丹翔、杨丽娜以生动的演绎,再现了抗战时期镇海革命烈士林勃与余也萍的感人事迹;退役大学生士兵付凯以《青春固海疆 戎笔绘一统》为题,用“把青春压进枪膛”的真实感悟,诠释当代青年的家国担当;国防教育名师黄铁军则以《青春无悔心向党 逐梦深蓝塑军魂》为切入点,讲述中国海军迈向深蓝的壮阔历程,引导学子读懂“国之大者”;文艺新秀俞晶晶通过《民族的号角》突出号角在民族觉醒中的象征意义,以激昂的情感,点燃现场师生的爱国热情。

浙纺服职院:以“宣讲+特展”形式上好思政大课

宣讲活动现场(王国海 摄)

“镇海故事”篇章聚焦本土实践,让“实干兴邦”的道理扎根乡土。街道干部冉旭讲述《钟包村和它的三个学堂》,讲述钟包人薪火相传、爱国兴学的家国情怀;镇海炼化职员刘美丽以《勤廉铸丰碑 实干传薪火》讲述了小港李家百年勤廉诚信的商帮传奇,展现了宁波“四知”精神与家国情怀的薪火相传;社区社工严琪浩则结合“两山”理念在基层的落地实践,用身边事说明“实干”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文化传承”篇章里,浙纺服职院学生潘子轩带来的《刺绣为媒》格外动人,他以马尾绣传承故事为切口,讲述自己如何在专业学习中挖掘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用青年视角诠释“守护传统文化就是守护民族根脉”,展现出当代大学生“以青春践使命”的鲜活模样。

特展现场:百件物证勾勒抗战丹心

宣讲报告厅外,《四明丹心——抗日战争中的宁波记忆》特展同步开启,形成“场内讲史、场外观展”的联动育人场景。

特展两大篇章串联起宁波人民的抗战史诗。其中主题篇“三江潮涌——中国共产党领导宁波人民抗日的光辉历程”,通过泛黄的文件、锈迹斑斑的武器、战时的生活用具等实物图片,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宁波人民从游击抗争到全民动员的奋斗轨迹,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展开全文

浙纺服职院:以“宣讲+特展”形式上好思政大课

特展活动现场(王国海 摄)

专题篇“四海同心——‘宁波帮’人士参与抗日救国的感人事迹”,则聚焦“宁波帮”的家国情怀。从侨胞捐赠的物资清单,到实业家为抗战开办的工厂档案,再到爱国人士秘密传递的情报信件,100 件(组)珍贵物证,生动展现了“宁波帮”“义利并举、实业救国”的精神,让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重量。

“看到这些带着历史痕迹的实物,比课本上的文字更有冲击力。”参观特展的大一新生王同学感慨,“原来宁波的每一寸土地都浸着先辈的热血!这么多人为了抗战不惜拼尽一切,这种精神是我们守护并传承的根脉!”

青春回响:使命担当融入成长坐标

此次“宣讲+特展”活动,以历史回望呼应现实思考,以理论宣讲结合实践感知,让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共鸣。

活动结束后,青年学生纷纷表示,在这个特殊纪念日接受精神洗礼,更能体会历史赋予青年的责任,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以优秀文化为滋养,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学习与生活中。

浙纺服职院:以“宣讲+特展”形式上好思政大课

宣讲活动现场(王国海 摄)

“退役士兵学长的分享让我明白,青春的样子不止一种,守护家国也是一种精彩。”大一新生李同学说。参与马尾绣传承的潘子轩则表示,会继续在专业领域深耕,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把爱国志融入专业学习,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担当。”

活动现场,镇海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俊勇向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党员代表赠送书籍,勉励青年学子加强理论武装,提升思想素养,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宣讲+特展”活动既是学校推进“大思政课” 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打造“红帮铸魂”思政品牌的具体探索。未来,学校将持续以历史为鉴,深耕地域红色与文化沃土,通过资源整合、形式创新,推动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实”起来,引导青年学生在铭记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传承文化中增强自信,在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将“强国有我”的誓言转化为立足学业扎实奋进、面向社会主动作为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来源: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