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平壤涉外商店:对中国游客只收人民币,可买回国有哪些商品?
只收人民币的柜台后,藏着多少中国游客的惊喜
踏入朝鲜平壤涉外商店的那一刻,我恍惚间以为回到了家乡。货架上整齐排列的商品旁,赫然标注着人民币价格。一位扎着马尾辫的朝鲜姑娘微笑着用中文问我:“需要安宫牛黄丸吗?今天刚到货。”她身后的柜台里,金灿灿的铜碗筷反射着柔光,让我想起了奶奶家那套传了三代的铜餐具。
在这个神秘的国度,人民币的购买力超出了我的想象。
只认人民币的特殊商店,朝鲜街头的独特风景
朝鲜的街头,商店分门别类各司其职。社区商店像极了我们记忆中的供销社,居民们凭票领取生活必需品;百货商店陈列着进口电器和本地产品;路边零售亭如雨后蘑菇般遍布大街小巷;而最特别的,当属那些只对外国游客开放的涉外商店
这些商店门口没有醒目的招牌,若不是导游带领,普通游客很难发现它们的存在。作为中国游客,我们只能在导游的安排下进入这些指定购物点,当地人的商店对我们而言是“禁地”
走进店内,一股亲切感扑面而来——所有商品都清晰地标注着人民币价格,收银台前立着“欢迎使用人民币”的标牌。朝鲜营业员操着流利的中文介绍商品:“我们这里不收朝币,人民币、美元、欧元都可以,但不收硬币和破损纸币哦。”
展开全文
汇率?当前朝币与人民币的汇率约为1200:1,但游客完全无需兑换当地货币,这省去了不少麻烦。更令人惊讶的是,朝鲜大部分涉外商店的服务员都能讲几句中文,沟通起来毫无障碍
药柜前的中国大爷,一场豪购背后的暖心故事
朝鲜涉外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但最吸引中国游客的当属药材专柜。这里的人参、鹿茸、野生高丽参、安宫牛黄丸等滋补品堆满了货架
一位东北口音的大爷在野生高丽参柜台前驻足良久,突然大手一挥:“来十盒!”年轻的朝鲜女店员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确认:“十盒?一盒一千块啊!”大爷豪爽地点头:“这么好的高丽参,在国内得卖一万多呢!”
安宫牛黄丸无疑是中国人最爱买的商品。因为朝鲜的产品仍在使用犀牛角,据说药效保证。当听到价格时,你会更加心动——国内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要500多元一粒,而朝鲜的只需200到600元就能买到一盒(每小盒6粒)
专柜前,导游耐心地向游客解释:“七补牌和雪松牌最受欢迎。我个人建议选雪松牌,价格只有七补的一半,而且是朝鲜唯一的石头盒包装,储存期更长。”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中国海关规定药品只能带两盒,大家注意别买多了。”
开城高丽参被誉为“天下第一参”,在朝鲜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这种多年生根茎植物因开城地区独特的水土条件,被世人认定为人参中的极品。货架上,不同年份的人参被精心包装,价格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成为游客们带回家的珍贵伴手礼。
烟酒茶与铜碗筷,朝鲜特色的购物清单
转过药材区,朝鲜烟酒的香气扑鼻而来。香烟柜台前围满了中国男性游客,他们仔细挑选着朝鲜特色香烟
“龙峰是朝鲜第一代香烟,727香烟是为纪念南北停战生产的,算是朝鲜的顶级品牌了。”营业员热情推荐,“这款‘鸭绿江’烟气细腻,口感醇淡,回味甘甜,中国客人特别喜欢。”
中国海关规定每人只能带两条香烟入境,不少游客精心计算着购买数量。酒类区同样热闹,开城高丽人参酒、太平酒、仁兴酒、平壤烧酒、白头山黑豆酒等整齐排列,价格在每瓶3000朝元左右
“开城高丽人参酒是用高丽王宫旧址满月台的名泉酿造的,特别受欢迎。”导购姑娘介绍道,“还有我们的蛇酒,用腹蛇泡制,是朝鲜的名酒呢!”
在工艺品区,铜碗筷闪着温暖的光泽。这些朝鲜传统餐具做工精美,价格却不贵,成为游客争相购买的纪念品。一位年轻女孩拿着铜碗爱不释手:“上次在开城吃了铜碗宴,就一直想买一套带回家!”
色彩艳丽的朝鲜民族服装吸引了不少女性游客的目光,但看到300-1000元的价格标签后,许多人又犹豫着放下了。朝鲜特色零食包装精美,达到国际水准,但购买者寥寥——毕竟中国游客更钟情于那些在国内难以买到的特色商品
购物背后的规矩,那些你不能带回家的“特产”
在朝鲜购物,有些规矩必须牢记。当一位游客兴奋地拿起一罐朝鲜蜂蜜准备结账时,导游及时劝阻:“别买这个,中国海关不允许带入境。”
朝鲜的蜂蜜因不含抗生素而备受中国游客青睐,但根据我国卫生防疫规定,动物制品需要经过严格检疫才能入境。同样,虎骨制品如虎骨酒和虎骨麝香膏虽然对风湿骨关节疾病有特效,但也属于禁止入境的商品
“在朝鲜购买当地土特产,一定要多征求领队意见。”导游小金提醒道,“有些东西看着好,但带不回国,白白浪费钱。”
购物过程中,朝鲜营业员的着装也引起了游客们的注意。即使在温度极低的天气里,她们依然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或西服短裙。当有游客关切地询问:“这么冷,为什么不穿裤子?”时,她们只是微笑着回答:“不让穿,这是工作服。”
结账时,游客们排着队用人民币现金支付——朝鲜商店不接受信用卡,只能用现金交易。收银员仔细检查着每一张纸币,稍有残缺的都会被拒收。整个购物流程与国内相似:选商品、打印小票、收银台付账
涉外商店里的微表情,那些被人民币连接的情感
走在平壤街头,我注意到一个奇特现象:普通商店里常常空无一人,偌大的店面只有一两个营业员清闲地站着。而涉外商店里却挤满了中国游客,人民币在这里自由流通,成为连接两国人民的特殊纽带。
朝鲜导游小金告诉我:“现在来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平壤站一天能下车2000名中国游客。”不同于在国内对购物店的抱怨,中国游客在朝鲜却主动要求购物,把购买朝鲜特产视为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体验。
在开城一家涉外商店,我目睹了这样一幕:一位中国老太太犹豫不决地站在高丽参柜台前,年轻的朝鲜女店员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奶奶,这个对健康好。”随即哼起了中文歌《茉莉花》,老太太惊喜地跟着哼唱起来,最后开心地买下了一盒人参
人民币在朝鲜涉外商店的流通不仅是一种交易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当中国游客掏出人民币购买商品时,朝鲜营业员脸上总会绽放出真诚的笑容。这种微妙的互动,超越了简单的买卖关系,成为了两国人民之间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
步出商店时,我回头望了一眼。那位一口气买下十盒高丽参的大爷正与朝鲜店员合影,两人笑容灿烂如同多年老友。年轻的女店员细心地将铜碗筷用绸布包好,轻轻放入中国游客的行李箱。结账柜台前,人民币与朝鲜商品不断交换着位置,每一次交易都伴随着真诚的微笑和点头致意
这些商店不仅是买卖场所,更像是情感流通的驿站,见证着简单而纯粹的人情往来。
评论